2005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離家出走的瑞士農民

在台灣,WTO逼出了一個白米炸彈客;在瑞士,由於多種進口產品與昂貴的人力,即使聯邦政府每年撥下大筆補貼金額,仍無法為農業抒困。比鄰國高出25%的食物及日用品價格趨使瑞士人一到週末便駕車出境到法德奧義等國購物,瑞士各大小商店也因此每年損失上億台幣的收入。惡性循環的結果,瑞士農業的前途更加暗淡。

 
文/顏敏如 Yen Minju

 
在台灣,WTO逼出了一個白米炸彈客;在瑞士,由於多種進口產品與昂貴的人力,即使聯邦政府每年撥下大筆補貼金額,仍無法為農業抒困。比鄰國高出25%的食物及日用品價格趨使瑞士人一到週末便駕車出境到法德奧義等國購物,瑞士各大小商店也因此每年損失上億台幣的收入。惡性循環的結果,瑞士農業的前途更加暗淡。

距莫斯科南方約三百公里的Kaluga,面積雖與瑞士相當(四萬三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一百萬。去年春天,三名看不到未來的瑞士農民決定遠離家鄉,到此試試運氣。他們接收了一處蘇聯時代的舊農莊,進口瑞士的二手農業機具,胼手胝足,開疆闢地,帶來瑞士資本主義運作觀念及農業專業知識,除草整地、犂田播種,蓋起牛羊棚舍,架設擠奶、高温殺菌及自動包裝等一系列生財器具;甚至渡假村的修建也已進行。

經過一年多的言語適應、心態調整,以及對官方機構繁瑣交涉的容忍,三名離家出走的農民終於有了初見的成果。他們擁有150頭乳牛、200隻牲畜,380公頃的土地也正在擴大當中。農場每天生產2000公升鮮乳,分別製成「瑞士牛奶」(品牌名稱)、乳酪及優格銷售各地。

四十名俄國籍工作人員,每人每月可領約5000台幣的薪資,是過去的兩倍。他們驚訝於自早至晚共同勞動操作的老板,與過去所熟悉的,打領帶、偶而出現巡視的「上級」截然不同。三名瑞士農民將各個俄國工作伙伴訓練成多能工(與以前只重複同一工作的情況大相逕庭),也從他們身上學得放慢腳步、知足樂貧的生活態度。

在俄國廣袤土地上展露身手的瑞士農民,雖辛苦有成也信心十足,卻也有伴隨成功而來的隱憂。他們的「瑞士牛奶」品質較好、價格較高,小店裡自歐盟進口的低價奶粉是最大的競爭者;而俄國試圖走資本主義道路所衍生出的黑道份子,是否會覬覦離鄉背井瑞士人的成功\而向他們下手,恐怕是這三個出走農民的另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