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日 星期四

教宗的作為 世人的眼光

「這人似乎不在地球上生活,他寫著誇張的聖母頌詩,禁止他的員工有性事,原則上反對同性戀,要人多唸玫瑰經,主持一個宗教政權,在職期間提拔了一千多人成為榮福或聖人,從未有一秒鐘想過要退位。」「二OO三年十月,許多天主教徒慶祝若望保祿二世就職二十五週年,歐洲各國的電視公司捨棄熱門節目時段,把聚光燈投射在這傴僂老人的身上,而成就了一位緊握玫瑰唸珠,和現代社會相較之下,滿腦子中古思想的超級巨星。」瑞士的世界週報(Weltwoche)曾以如此的語句與口氣描述形容天主教的大家長。據說在教宗就職二十五週年慶那天,他的電子郵件信箱john-paul-ii@vatican.va被祝福的郵件塞爆,梵蒂岡的網站www.vatican.va也難以開啟。

 
文/顏敏如 Yen Minju

 
「這人似乎不在地球上生活,他寫著誇張的聖母頌詩,禁止他的員工有性事,原則上反對同性戀,要人多唸玫瑰經,主持一個宗教政權,在職期間提拔了一千多人成為榮福或聖人,從未有一秒鐘想過要退位。」「二OO三年十月,許多天主教徒慶祝若望保祿二世就職二十五週年,歐洲各國的電視公司捨棄熱門節目時段,把聚光燈投射在這傴僂老人的身上,而成就了一位緊握玫瑰唸珠,和現代社會相較之下,滿腦子中古思想的超級巨星。」瑞士的世界週報(Weltwoche)曾以如此的語句與口氣描述形容天主教的大家長。據說在教宗就職二十五週年慶那天,他的電子郵件信箱john-paul-ii@vatican.va被祝福的郵件塞爆,梵蒂岡的網站www.vatican.va也難以開啟。

自古,政治與宗教往往互惠提拔攜手並進,整部西方歷史也幾乎是為了記載政治與宗教界的行為事蹟而寫就,至今,這兩個領域裡領導人的動靜觀瞻仍然是世人的輿論焦點。若單以是非正邪劃分宗教與政治界,既不正確,更是魯莽草率,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政界領袖的言論不但能左右股市走向,也無可避免地,遭到「蓄意嘉惠既得利益者」的批判,而佛教的達賴喇嘛及天主教的教宗則是屬靈的象徵,世人企盼的清流。政界的複雜污穢,被視為理所當然,應是指導人類行為明燈的宗教界,則不被允許摻雜任何虛假,甚至犯錯。\r

一九七九年,現任教宗剛就職不久,瑞士籍神學家孔漢斯 (Hans Kueng) 便發表了檢視教宗工作的文章,兩個月後,孔氏雖失去他的教職,該篇文章卻被譯成多國文字流傳全世界。二十五年後對梵蒂岡職務的總檢,孔漢斯仍維持原意,認為若望保祿二世是二十世紀中最集矛盾於一身的教宗,雖有很好的能力,卻也做了許多錯誤的決定。簡單來說,教宗在「外交政策」上呼籲全球應有整體性的革新對話,在「內政」上卻是聚焦於讓教會回覆到二次大公會議之前的狀態,並拒絕教會內的對談。\r

孔漢斯相當犀利地指出教宗的若干缺失,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列舉並不純屬他個人的意見,而是有著相當的「群眾基礎」:
一、教宗禮敬聖母卻藐視婦女在教會中的權益,禁止她們出任神職,也使原本對教會忠誠的婦女,因避孕問題而無法接近教會。
二、教宗斥責全球大規模的貧窮現象,卻因對保險套的運用限制不願鬆綁,而成為貧窮與愛滋病漫延的幫兇。要人變成奴隸就要他欠債,第三世界人口不減少,勢必成為第一世界的奴隸國,梵蒂岡不允許人工結育,第三世界便永無翻身的機會。\r
三、教宗對外疾呼提升人權,對內卻不重視主教、神學家及婦女權益。許多中古時期留傳至今,教會絕對性的權力必須先改變,分權制度必須被建立,教會不可同時擁有立法、司法、監察等三重身份。神學家、主教、神父或修會人員等,只要有批判思想、有改革意願者,容易遭到封殺。教會內的監督機制使得擔心被舉發的恐懼情緒及時時受限的感覺四處彌漫。主教們覺得自己比較是聽命於羅馬的行政官,而不是教會子民的服侍者。神學家不是寫些迎合的文字,就是保持沈默。\r
四、教宗死守教會史上第一千年並不存在,直到十一世紀才導入的守貞戒律,時至今日,這一戒律讓教會大量缺乏神職人員、許多國家的堂區訪談活動後繼無力,更使得神職人員對教友性侵犯的事件多得無法再繼續掩飾。\r
五、教宗雖推動世界宗教對話,各宗教間神學上的探討卻付之闕如。他的「對話觀」仍停留在「我說你聽」的古老「傳教」方式上。基督教會、猶太教及伊斯蘭教對「羅馬天主帝國」的不信任依舊存在。
六、教宗應接受教會合一委員會的提議,也正如有些神父在地方上早已實行的,承認非天主教的基督團體、他們的職務及聖餐祭,並以迎賓的心情允許\他們領取聖體,也應減少對東正教及基督教的權力要求。天主教教宗職權與職位的存在,被認為是教會合一的最大障礙。
七、公元兩千年教宗的認錯行為,只求「教會兒女的過錯」能得到原諒,卻沒要求歷屆教宗們或教會本身所犯下的錯誤得到原諒。這個認錯事件,只有話語,沒有行動,更沒得到任何回應。
八、無數人已「逃離」教會,或留在教會卻心不在焉。在民主被高度舉揚的現代,媒體大眾面對建立於等級制度上的天主教會君主獨裁體系,不滿情緒持續高漲。
九、一個說著強而有力話語,為和平奮戰的鬥士,卻透過世人無法理解的嚴峻道德權威而行事。中古時的教宗生養小孩,運用權勢,讓教會得以生存,當今的教宗將教會這艘大船駛向危險的海域,自己卻閉鎖在內房勤唸玫瑰經。

對教宗的批判,與孔漢斯持相同觀點者,雖不乏其人,然而,一個被認為是頑強不冥而又疾病纏身的老人,如何在一九九七年夏天吸引上百萬年輕人群聚巴黎以求親炙?此一矛盾吊詭正說明,掌握人的思想便能誘導其行為的力量何其巨大:

教宗對自由的詮釋,有如鼓動年輕人骨子裡叛逆性的革命情懷,將他們最為之嚮往最奮力追求,人身與思想上的自由付與新的意義。教宗認為,自由行於內,是人的尊嚴,行於外,則是種道德戒律,一種社會風氣。他不將規矩、禮貌界定為需要遵從或外界付予的限制與戒條,而是種與生具來的人性尊嚴。此一尊嚴只能透過對抗企圖鉗制意識的主導人而得以加強,信條戒律也只有在抵抗強勢的主流思想產業活動中,才能變得茁壯,生命也因此而得以真正獨立自主。年輕人喜愛這種充滿冒險與挑戰的說法,因為他們有了討伐抗爭的對象;亦即,他們被認為不守規範,沒有規矩,其實是體制所操使,他們有權力要求,生活在一個可以發揮人性尊嚴的社會內。在政治層面上,攻擊統治階層與機會主義者以維護人性尊嚴符合左派自由主義思潮的邏輯,若把當今教宗收編為反全球化運動的支持者,應該不致產生矛盾。這或許是教宗特別受到血性青年歡迎的原因。\r

當波蘭工人高舉聖母像朝著共黨戰車走去,那時尚未榮升教宗的Wojtyla,自然遭到當局對他禮敬聖母行為的譏諷。柏林圍牆倒塌能否算是教宗的事工之一,有許多爭辯,然而在英美聯攻伊拉克事件上,全球口徑一致,認為教宗積極而明顯的反戰態度,消弭了一次相當敏感,基督對伊斯蘭的現代宗教戰爭,就連孔漢斯也贊譽教宗,在這次東西緊張關係中發揮了關鍵性的潤滑作用。\r

有人認為,教宗不把生命看成是可管理的事物,而是一項奇蹟;他不是人類靈魂的管理者,其本身即是個示範性的個別靈魂。德國媒體指出,教宗主持梵蒂岡的個人色彩濃厚到幾乎以「我」取代整個行政系統。最近的玫瑰經通諭更是讓人不知所措,彷彿教會已臻完善,世界已達太平一般,不再有棘手的迫切問題。這當然是一般人與一個屬靈者思考上的差異溝塹。

更有人認為,教宗從不像一般組織系統裡的領導人,而是力行並活出他所宣告、所堅信的。二十五年來他顯示給世人的,並非堅持一個空洞的系統,而是如何將自己的主觀態度注入傳統裡,這種近乎獨裁的作風,讓他成為疏忽失職的管理者,卻令人明白,他是個激進的神秘主義者,他要天主的旨意與大能在當世履行兌現。

蘇黎世的世界週報提問,教宗是否有著唐吉訶德精神,獨自挑戰從基因科技到新經濟所組成的現代風車?過去,就連歐洲最保守的天主教徒也都為教宗的執拗感到尷尬,然而,當進步象徵著環境的毀壞,自由成為和平的威脅時,許多人再也不企盼這位羅馬大祭司是現代化的催促劑,而希望他是文明的批判者,希望道德能被舉揚為全球化的角色之一,讓人類懂得在何時在何處該緊踩煞車,並對於在困頓中生活的人們多加顧盼照料。